2024年集装箱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未来发展的新趋势与前景分析
来源:米乐官网 发布时间:2025-01-25 00:57:15
产品详细描述:
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施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逐步的提升,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担接受的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集装箱产业是指生产、销售和租赁用于货物运输的标准化金属或非金属箱体的行业,其种类非常之多,按用途可分为干货集装箱、冷藏集装箱、液体集装箱等,按材质可分为钢质、铝合金、玻璃钢质等。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国际贸易的回暖,集装箱产业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集装箱产业是指生产、销售和租赁用于货物运输的标准化金属或非金属箱体的行业,其种类非常之多,按用途可分为干货集装箱、冷藏集装箱、液体集装箱等,按材质可分为钢质、铝合金、玻璃钢质等。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国际贸易的回暖,集装箱产业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特别是新兴市场如中东、拉美、非洲等地的经贸发展,带动了集装箱运输需求的增长。同时,智能化、绿色化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提高了运输效率和安全性。然而,集装箱产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原材料价格波动、环境污染问题、市场之间的竞争加剧等。未来,随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以及新兴市场崛起等趋势的带动,集装箱产业将迎来更多机遇,但也需要应对一些风险和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集装箱运输产业链包括上游的基础设施设备、配套服务,中游的集装箱运输服务,以及下游的工业制造企业和进出口贸易企业。主要上市公司有中远海控(601919)、海丰国际(01308)、中谷物流(603565)、安通控股(600179)、中国外运(00598)、宁波远洋(601022)等。
上游:包括集装箱港口、集装箱船制造、集装箱制造、装卸搬运设备等基础设施设备,以及燃油供应、报关服务、货运信息平台等配套服务。代表企业有上港集团、宁波港、江苏新扬子江造船、中船黄埔文冲船舶、中集集团、中远海发、华东重机等。
中游:指集装箱运输服务,以集装箱水运服务为主,代表企业有中远海控、海丰国际、中谷物流、安通控股、招商轮船、铁龙物流等国/央企集团或控股子公司。
下游:主要是各大工业制造企业、进出口贸易企业,市场参与主体类型多样、数量庞大。
集装箱泊位数量: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2024-2029年集装箱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分析报告》分析,随着国内经济的腾飞,交通运输行业快速发展,集装箱运输需求也随之快速增长。截至2022年上半年,全国沿海省际运输集装箱船(700TEU以上,不含多用途船)共计336艘、箱位数79.8万TEU,较2021年底相比均有所增长。
集装箱运力规模:截至2023年2月,中远海运集团以超过280万TEU运力规模位居中国大陆地区第一,遥遥领先于其他企业。另外,海丰国际超过15万TEU,中谷新良海运和安通控股(泉州安盛船务)均超过10万TEU。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从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来看,根据交通运输部的统计数据,2016-2022年,全国主要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逐年增长,从2016年的1.9亿TEU左右增长至2022年的2.6亿TEU以上。2022年,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前十名分别为上海港、宁波舟山港、深圳港、青岛港、广州港、天津港、厦门港、苏州港、北部湾港、日照港,其中上海港以4730万TEU吞吐量位居全球港口第一。
内河港口集装箱吞吐情况:2016-2019年国内内河集装箱吞吐总量逐年增长,到2020年受疫情影响稍有下降;2021-2022年逐年增长,2022年全年内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超过3500万TEU。
运价指数波动:从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进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来看,受新冠疫情影响,集装箱进出口运价指数大幅波动,其中出口运价指数波动相对较大。自2020年11月份开始,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进口、出口集装箱运价均呈现大幅增长的趋势;到2022年初,集装箱运价市场开始回落;截至2023年1月,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进口、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均下降至117点以下。
市场变化:2021年,行业经历了订单暴增、价格高涨、供不应求的极端市场局面,这种极端现象在过去十年没有出现,在未来也很难出现。2022年第三季度开始,市场开始回落,行业进入全链条调整期。
注册资本在1-100亿元之间:招商轮船、安通控股、中集世联达、中谷物流、宁波远洋、铁龙物流等。
从中国大陆地区班轮公司集装箱运输TOP8企业总运力占比来看,截至2023年2月,中远海运集团的集装箱运力占TOP8企业总量的比重超过80%,紧随其后的海丰国际和中谷新良海运占比均在4%左右。
集装箱运输行业属于典型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水平较高。多年以来,行业龙头企业不断进行兼并和联盟,规模经济性和成本优势突现,新企业进入市场的壁垒较高,市场高度集中。从行业企业的集装箱运力规模来看,2022年,集装箱运输行业头部企业市占率CR1超过50%,CR10超过60%。
根据五力竞争模型分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市场布局,企业竞争趋于激烈。具体情况如下:
上游市场:主要港口基础设施服务商、集装箱设备供应商等,市场较为集中,企业议价能力较强。
替代品:由于集装箱运输具有高效、便捷、安全的特点,目前尚未有完全替代其运输方式的产品。
对各方面的竞争情况进行量化,1代表最大,0代表最小,得到目前我国集装箱运输行业竞争激烈程度一般。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集装箱码头的自动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自动化集装箱系统能够提高处理效率,减少人力成本,同时降低事故发生率。未来,自动化集装箱船舶和无人驾驶卡车可能会成为常态。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集装箱运输业正在寻求更环保的解决方案。这包括使用低硫燃料或替代能源(如液化天然气、电力等),优化设计以减少能耗和排放,以及提高回收利用率。
数字化可以提高物流效率,减少文件处理时间和成本。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以提供更安全透明的货物追踪系统,减少欺诈和错误,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信任度。
随着全球贸易的增加,多式联运(即通过多种运输方式进行货物运输)将更加普及。这需要集装箱的标准化和模块化设计以适应不同的运输方式,如铁路、公路和海运的无缝转换。
面对全球范围内的不确定性,如自然灾害、政治变动或健康危机,集装箱运输业需要提高其供应链的弹性。这可能包括建立更多的区域性物流中心,以及使用高级分析和人工智能来预测和应对潜在的供应链中断。
随着船舶的尺寸不断增大,集装箱运输业可能会继续探索规模经济。同时,行业内的合作也有可能加强,包括共享船舶、设备和信息系统等,以提高整体效率和降低成本。
政府在推动集装箱物流行业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推动集装箱物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为集装箱制造企业提供技术创新补贴,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同时,推动建立废弃集装箱回收利用标准体系,鼓励企业开展废弃集装箱的再利用和循环经济,通过回收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促进集装箱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新兴市场如中东、拉美、非洲等地的经贸发展将带动集装箱运输需求的增长。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将为集装箱运输行业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
欲了解集装箱产业深度分析,请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集装箱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变化分析报告》。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中研网只提供资料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对有关信息或问题有深入需求的客户,欢迎联系咨询专项研究服务)